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馆有罪。”
译文
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乐正子跟随王子敖到了齐国。乐正子去见孟子。孟子说:“你也来看我吗?”乐正子答道:“老师为什么讲出这样的话哇?”孟子问:“你来几天了?”答道:“昨天才来。”孟子说:“昨天来的,那我说这样的话,不也是应该的吗?”乐正子说:“住所还没找好。”孟子说:“你听说过,要住所找好了才来求见长辈吗?”乐正子说:“我有罪。”
说解一
学圣贤之道,学君子之行,稍有所得,很容易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见解是绝对正确的,自己是最博学的。这时候就喜欢到处炫耀,到处去教训别人,自己则以老师自居
孟子的本意并不是说“为人师”不好,而其中关键在一个“好”字。“好”字体现的是自我炫耀,自满自足,固步自封,不思上进。这种“好为人师”为的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单单为的是贪图训斥他人、受人尊敬的虚荣而已
学无止境,任何一个人永远无法达到无所不知的程度。所以,我们一定要切忌:不要动辄就以老师或专家的身份去教训别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和威严
说解二
症结在于“好”为人师。而到底有没有“病”却在于是否“能”为人师。所以,“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真正胸有雄兵百万的人并不急于露才扬己,倒是那些半瓶子醋自以为了不起,动辄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其结果是误人子弟,令人啼笑皆非
不仅如此,好为人师的人还往往自满自足,不思深造精进,结果是不但害人,也害自己
毛病就在于“好”为人师而“不能”。所以,真正具有真才实学的为人师表者并不在此列。这是我们应当加以区分的
古人评注
学问有余,人资于己,以不得已而应之可也。若好为人师,则自足而不复有进矣,此人之大患也 —王勉
求知、求学的目的在丰富自我,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拿出来应对他人,如果喜欢作别人的老师,就容易自我满足而不求进步,这就是人的最大毛病了
文章链接 https://fangzongzhou.github.io/2021/03/03/读书笔记/孟子/离娄章句/人之忌-在好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