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类

  • 心理过程,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通常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如认知过程的聚精会神与注意力涣散状态,情绪过程的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意志过程的信心状态和犹豫状态等
  • 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如有的人观察敏锐、精确,有的人观察粗枝大叶;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考问题深入;有的人情绪稳定内向,有的人情绪易波动、外向;有的人办事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等等

这些差异体现体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不同。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者紧密联系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

  1. 认知现象:是人们获得知识或者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基本的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注意则是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特征。
  2. 情绪和情感:其过程是一个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体验。例如,满意、愉快、气愤、悲伤等,它总是和一定的行为表现联系着。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仅仅是认识它、感受它,同时还要改造它,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3. 意志:为了改造客观事物,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即为意志过程

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包括人性、人格特质和性格素养(人格特质和性格素养属于个性心理)三个方面

  • 人性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包括人类先天的学习本能、心理成长与演变本能、趋利避害的本能等
  • 人格特质是指经遗传或身体生理变化而使个体或相应群体特有的心理特征特征,包括个体先天特有的气质、智力、体能等等
  • 性格素养是指后天经人为及其相关的外界环境影响才会具有的心理特征,包括那些经过后天的经历、训练、学习、培养才具有的能力、知识、经验、性格、习惯、品行等

人格特质可基于人性而存在,人格特质也可与人性平行存在,而性格素养则是在人性与人格特质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

Read More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的最一般规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本原理。

它既概括了各个心理学分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又是各个分支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理论基础。

它是一门基础的、入门的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的主干。它又可分为一些分支学科,如感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言语心理学、情感心理学、意志心理学、个性(人格)心理学等等。

亦可以它为基础建构其他心理学分支,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诸多学科

心理学有许多分支,每一分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心理和心理现象的总的看法,如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心理的实质和心理现象的规律性等。对这些心理学一般理论问题的阐述,构成了普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其他心理学分支有重大的意义

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是两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以心理实质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心理与社会、心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等 ,这些通常称为心理学的哲学问题;

另一类是以心理的结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活动的层次组织,心理现象的分类,如各种心理现象的联系等。

这两类研究是互相联系的,有时统称为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学的理论倾向

Read More

异常心理学

异常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研究的是病人的异常心理活动与病态行为,即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病理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与规律,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其研究成果是医学心理学某些理论和证据的重要来源,因此一般认为异常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分支学科。

但在某些异常心理学论著中,其内容范围可能囊括甚至超过医学心理学的很多领域,此时的异常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则为交叉的两门学科

Read More

心理学

研究领域:

  • 异常心理学
  • 生物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 演化心理学
  • 数学心理学
  • 神经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 正向心理学
  • 精神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社区心理学
  • 理论心理学
  • 超个人心理学

应用领域:

  • 临床心理学
  • 辅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法医心理学
  • 犯罪心理学
  • 健康心理学
  • 预防心理学
  • 工业及组织心理学
  • 学校心理学

著名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乔治·埃尔顿·梅奥,唐纳德·布罗德本特

Read More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潜意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 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
  • 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

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

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Read More

记忆训练

视觉强化

让眼睛看到,起到提示记忆某件事或某个知识的作用

专注一项任务

记忆的基础之一就是注意力集中,注意力越集中,你单位时间里能完成、记住的东西越多

制作记忆卡片

杂乱、冗长的内容记起来总是费劲的,要想更轻松的记忆,把需要记忆的信息提炼、整合、分类是很有必要的。然后把整理好的信息写在卡片上,方便任何时候拿出来学习和强化记忆

建立联系,产生联想

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样虽然相对比较花时间一点,但它能够促进理解,让记忆更深刻。这些联系,可以是学科内知识点的联系、也可以是学科间知识点联系、或者跨学科知识的联系。

回忆法

回忆可以算是一个增强记忆比较好的一个方法,之前也系统的讲过。任何东西、任何知识都可以成为你的回忆对象。比如课后回忆课上都讲了哪些知识点;一天结束了,回忆今天都学了什么知识、做了什么事;走过一条路,回忆这条路上都有哪些建筑物、店铺、岔路,等等。

举个例子:每天晚上,当你躺在床上准备入睡时,回忆这一天从头到尾所做的事情,尽可能回忆出细节:从你醒来起床的那一刻开始,直到刚才躺到床上为止。尝试把一切视觉化,包括脑海中的每一个细节,按顺序从始至终的每一件事情,就像看自己这一天的翻录视频一样。

像这样的回忆,刚开始你能记起的细节少的可怜。但是,如果你能坚持数周,你就会注意到记忆已大大改善,而且你逐渐能回忆出越来越多的东西,甚至是当天最微不足道的细节。比如你什么时候说过什么话,说话时有谁在场,收音机里放过什么音乐,见过了哪些广告牌,走回家或开车回家时见到了谁等等。

Read More

一致性哈希算法(Consistent Hashing)

一致性哈希算法在 1997 年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是一种特殊的哈希算法,在移除或者添加一个服务器时,能够尽可能小地改变已存在的服务请求与处理请求服务器之间的映射关系.一致性哈希解决了简单哈希算法在分布式哈希表(Distributed Hash Table,DHT)中存在的动态伸缩等问题

优点

  • 可扩展性.一致性哈希算法保证了增加或减少服务器时,数据存储的改变最少,相比传统哈希算法大大节省了数据移动的开销 。
  • 更好地适应数据的快速增长.采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分布数据,当数据不断增长时,部分虚拟节点中可能包含很多数据、造成数据在虚拟节点上分布不均衡,此时可以将包含数据多的虚拟节点分裂,这种分裂仅仅是将原有的虚拟节点一分为二、不需要对全部的数据进行重新哈希和划分。虚拟节点分裂后,如果物理服务器的负载仍然不均衡,只需在服务器之间调整部分虚拟节点的存储分布。这样可以随数据的增长而动态的扩展物理服务器的数量,且代价远比传统哈希算法重新分布所有数据要小很多。

与哈希算法的关系

一致性哈希算法是在哈希算法基础上提出的,在动态变化的分布式环境中,哈希算法应该满足的几个条件:平衡性、单调性和分散性

  • 平衡性:是指 hash 的结果应该平均分配到各个节点,这样从算法上解决了负载均衡问题
  • 单调性:是指在新增或者删减节点时,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 分散性:是指数据应该分散地存放在分布式集群中的各个节点(节点自己可以有备份),不必每个节点都存储所有的数据

    Read More